会员单位 | 专题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跨界”校长建议以“破界”思维办教育——访全国人大代表黄艳
2025-03-08 15:35:23 | 来源:本站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峡大学校长黄艳。(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学习强国”北京3月8日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三峡大学校长黄艳建议:“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天然结合点,要根据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要求做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动态调整,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从水利专家到大学校长,黄艳始终以“破界”的思维推动教育改革。她认为,教育不是一座孤岛,而是连接国家战略、行业需求与个体成长的桥梁。这份务实与远见,正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写下生动注脚。

AI重塑教学形态,学科交叉成破局关键

去年7月,到三峡大学就任后,黄艳不断深入思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路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湖北省和宜昌市发展需求,布局科研大平台建设,推动学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黄艳认为教育正在经历“三个变革”:第一是教学模式从单向灌输转向个性化学习;第二是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创新引导者;第三是学生需在AI辅助下强化独立思考能力。“用好AI工具是机遇,但我们也需警惕过度依赖的风险。高等教育必须锚定国家战略,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

坚持开门办教育,持续培养高质量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黄艳以土木工程、文科等专业为例,提出高校需主动跟踪行业趋势,预测学科走向,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既要培养学生适应变化的技能,更要通过交叉学科教育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学生自身而言,要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了解新型技术对本专业未来的影响,在学校学习阶段主动学习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为培养出更多实战型人才,黄艳认为:“只有打开校门办教育,才能让知识体系‘保鲜’,让竞争力永续。”她以三峡大学实践为例,学校依托湖北科创学院,实施“项目驱动式”拔尖人才培养,打破传统教材体系,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水利等七大方向开展主题训练营。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在采访的最后,黄艳代表寄语青年:“既要保持对科技的敏锐,也要锤炼抗压能力,做一个有温度、有韧性的新时代建设者。”(“学习强国”记者赵丹阳 董雪飞)


Copyright © 2025 新华卫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4089473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号:11011501005482 邮箱:cnxhtv@163.com 联系电话;010—5367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