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赵辉 封宇平 曾庆雄)4月25日,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的采血室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朱强忍着腰部的酸痛和心脏的不适,看着血细胞分离机缓缓运转,完成最后一批造血干细胞采集,为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她对前来慰问的邵阳市红十字水上救援队的负责人曾庆雄说:“我坚持献血的一个原因是,有一次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和我同龄的女生,好像是白血病(记不准确了),需要输血,但是因为血液紧张,申请了很多次才能输一次。”因此,小朱在大学期间,就申请成为献血志愿者,她说:“献过血后发现对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偏瘦,一开始有点顾虑),然后又了解到捐献血小板,尝试了一次!”捐献血小板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小朱开始注重健康生活,为了确保捐献顺利,她严格遵循医嘱调整作息,每天坚持散步锻炼,还戒掉了最爱的奶茶和火锅。
也是在上海商学院就读时,小朱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得知中华骨髓库正在招募志愿者。“当时现场的宣传视频里,有个小朋友对着镜头说‘我好想快点长大,去帮助更多人’,那一刻我眼眶就红了。” 没有丝毫犹豫,她当场登记加入了骨髓库,还留了血样,她说:“我总觉得,年轻的热血就该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
今年年初,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打破了平静。“当工作人员告诉我配型成功时,我正在广东清远准备入职材料。”小朱回忆道:“我几乎没有思考就答应了,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呼唤。”
然而,干细胞捐献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连续注射动员剂后,小朱出现了强烈的不适反应:腰部像被重物压着般酸痛,整夜难以入眠,连简单的弯腰动作都变得困难。心率也有点快。
4月25日,在湘雅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四位志愿者同时开始采集。随着时间推移,其他三位志愿者陆续完成采集,可小朱因为血管较细,采集速度比别人慢。“看着大家都结束了,我特别着急,担心耽误患者的治疗。” 尽管腰部疼痛加剧,手臂也因长时间固定而发麻,中间因为一次较大的反应还中断休息半小时,她始终咬着牙坚持,不断给自己打气:“再坚持一下,对方还在等着呢!”
终于,在历经 7 个半小时后,小朱成功完成了 200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这份饱含着爱与坚持的 “生命礼物”,被立即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当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份干细胞已经顺利输入患者体内时,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心里只有满满的感动和自豪。捐献的过程中,比起说我自己的勇敢,其实更佩服全程的红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医生!”小朱也非常感谢家乡人的慰问。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但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数量与患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每一位志愿者的加入,都可能为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我们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像小朱和她的伙伴们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为生命接力贡献力量。”
小朱对需要干细胞的朋友深情祝福:“希望我的这份热血,能让那个陌生的‘你’重获新生,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这场温暖的生命接力。”
这次捐献干细胞如同完成一次“马拉松长跑”——2月10日完成了高分辨配型、3月18日完成体检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她是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高崇山镇马杨村人,4月25日作为双清区红十字志愿者从广东回长沙捐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