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方,凤凰传奇正在绚丽的舞台上激情开唱,一段快节奏的高燃Rap掀起晚会的欢呼浪潮,气氛热烈。中间,滚动的AI实时字幕清晰地传递着唱词和节目信息。而占据更大布局的下方画面中,两位演员正同步跟着节拍律动,手势上下翻飞,齐整利落,节奏感和力量美破屏而出。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无障碍转播(听障版)的视频页面。与此同时,由主持人、舞蹈艺术家、配音演员等组成的“声音向导”正通过春晚无障碍转播(视障版)为视障人士用讲解精心描摹晚会画卷,让他们沉浸式体验春晚。
第一次,他们终于和全国人民一起在除夕真正“看见”“听见”了春晚。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无障碍转播(视障版)录制现场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供图
“我们不仅是手语翻译,更是演绎一台文艺晚会”
“之前的无障碍呈现基本是服务于新闻节目的小视窗手语翻译,对于文艺类节目翻译,几乎是空白,哪怕是春晚的广播转播,此前也很少会有针对杂技、舞蹈等节目的专门解说。”此次春晚无障碍转播统筹赵智晖告诉记者,“是视听障人群就没有欣赏文艺的需求吗?很显然他们是有的。”得出这一结论,不仅因为赵智晖在进入媒体前曾是一名盲校老师,也基于整个春晚无障碍转播团队的详实调研。实际上,视听障人群不仅有需求,还有偏好与不同。比如团队调研发现许多听障人士格外钟情摇滚和重金属;正如各地有方言一样,听障人群间的手语也有地域差别……
赵智晖说:“我们此次就是想要在文艺领域做一次无障碍转播的尝试,哪怕现在还不够完美,但总要有一个开始。”
相对于更专注于打磨讲解语言的春晚无障碍转播(视障版),听障版转播面临的难度可以说是一关又一关,关关变化多端。
怎么用手语“唱”好一首歌?怎么打出“笑点”和“梗”?戏曲节目该怎么翻译?本就身处无声世界的演员如何能感受音乐再准确传递音乐?……
这些都是春晚无障碍转播(听障版)团队三个月来每天都在琢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这个团队由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团长兼艺术指导邰丽华、央视总台的相关统筹和编导人员等组成。十几个演员负责一整台文艺晚会的听障版转播。
以往演唱会现场的手语翻译,大多数由健听人担任。但此次,为达到呈现的最佳效果,赵智晖听取了本届春晚总导演于蕾的建议,歌曲类节目都请听障手语表演者呈现。这也意味着,难度升级。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无障碍转播(听障版)彩排现场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供图
挑战层出不穷,团队解决的方法也在不断迭代。从帮助听障演员翻译歌词,到教会他们欣赏一首音乐,鼓励他们用手语“唱”出来,再到制作适合听障人士练歌的有节拍提示的视频……团队一起绞尽脑汁。
演员们也拼尽全力。为了找到和记住准确的节奏,演员郭家聚根据健听人唱歌的一个一个不同嘴型写下特殊的“节拍谱”;为了打出“笑点”,演员们研究和巧妙融合、拓展新的文艺类手语语汇;还有演员借助AI把戏曲唱段翻译成白话再用手势、表情和肢体呈现……
一段段落在纸张上静默的黑白词曲和文案,沿着繁杂、精妙的手势,竟也勾勒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文艺世界。
“这是人民的春晚,让艺术的魅力在无声世界中绽放”
对于许多人来说,提到残疾人朋友的春晚节目,就会回想起20年前的《千手观音》。《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21位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20年后,担任《千手观音》领舞的邰丽华成为此次春晚无障碍转播的艺术指导。这一次她希望让几千万残障朋友记住一个从此不同的除夕。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无障碍转播(听障版) 彩排现场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供图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无障碍转播(听障版) 彩排现场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供图
面对媒体采访时,邰丽华说:“以往很多聋人朋友不看春晚的小品、相声节目,我们不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大部分聋人比较‘懂事’,不会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打断亲朋好友去问他们‘笑什么呢’”。
“好多聋人朋友们表示,今年春晚不再寂寞了。”邰丽华笑道,“春晚是以人民为主,以人民为本,我们也是人民中的一分子,我感觉春晚的无障碍转播就像是一个隐形的桥,我们搭了这个桥,和全国亿万观众一起,第一时间享受到这份幸福和温暖。”
在春晚无障碍转播的排练现场,也常常能看到邰丽华因指挥而忙碌的身影。“我深知每一个手势的精准,每一句字幕的贴切,都是无障碍转播的关键所在,让这份表达充满温暖,让艺术的魅力在无声世界中绽放。”在春晚新闻发布会上,她坚定地表达。
无障碍,让爱无碍
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布《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将打造春晚无障碍转播之时,许多网友便纷纷在相关视频下留言点赞,其中不少是视听障人士及其家属。
“今年终于可以和大家一起看春晚了”“我老婆的姐夫也是听障人士,没关系,他们只是听不见世间的嘈杂,但却给我们展示世间的美好”“春节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春晚也应该是”……感动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共鸣在人群中回荡。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2023年9月1日,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对无障碍信息交流进行了定位:无障碍信息交流意在消除信息壁垒,强调信息的可获取性和可理解性。
从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到首次为盲人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从国家通用盲文版国歌发布,到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开馆……再到如今的春晚无障碍转播,相关法律条款正在从文本变为现实,且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爱与欢乐越过一道道障碍,广泛传播。
“残健共创、残健共享是我们的目标,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文化生活的美好。”赵智晖补充完又急忙赶往春晚无障碍转播的彩排现场。
手机屏幕中传来春晚现场观众的笑声和叫好声,小品《借伞》的演员们在舞台上接连抛“梗”,笑料不断。屏幕下方,来自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同步活灵展现,而屏幕外,数以千万计的视听障人群也露出会心一笑,这一次他们再也不用问旁人,屏幕里在笑什么了。
团圆和美满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头同时升腾,我们共同憧憬着新年的美好年景和万千气象。(“学习强国”记者王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