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街头巷尾多了些卖糖葫芦的身影。一串串糖葫芦宛如燃烧的火焰,折射出浓烈的年味。只要映入眼帘,定能惹人注目,让人心生向往。
我想,卖糖葫芦的人定是深谙传统文化的,不然,怎会舍得放下手头事务,投身新年的热闹之中。葫芦的谐音是“福禄”,年节里又怎能少得了它?卖糖葫芦,也等于送出了“福禄”,为这一年增添了别样的味道。
糖葫芦向来是孩子们的心头好。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孩子们裹得严严实实,小脸被冻得通红,正躲在家中围着火炉取暖。只要听到村寨里“卖糖葫芦”的吆喝声,他们便会一跃而起跑出家门,小手攥着皱巴巴的零钱,簇拥在卖糖葫芦的货郎面前,毫不犹豫地把钱递过去,换来一串心心念念的糖葫芦。他们将小脸凑近糖葫芦,用舌尖轻轻舔着包裹在山楂上的糖,那幸福甜蜜的滋味,便是年的味道。小时候,大人们总认为糖葫芦是专门哄小孩子掏钱的玩意儿,可即使如此,为了让孩子开心,大人们也盼望着卖糖葫芦的货郎早些到来。如今,那些卖了几十年糖葫芦的人已渐渐老去,但临近年关,他们依旧会制作糖葫芦。因为在这些小小的糖葫芦里,藏着他们的青春,串起了他们的幸福时光。
年关里的糖葫芦,多用山楂制作。火红的山楂,无疑是春节里喜庆的水果之一。如今,一到年关,懂制作手艺的老人们总会为家中的孩子制作糖葫芦,传承着“不吃糖葫芦不过年”的习俗。他们先熬制好糖稀,再把山楂细心地穿在竹签上,讲究一些的,只用8个山楂,代表“发发发”,9个山楂寓意“长长久久”。如今的集市里,琳琅满目的年货数不胜数。然而,只要有糖葫芦出现在街头,它必定是新年里最耀眼的风景。卖糖葫芦的人只需静静地站在原地,孩子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拉着大人的手来到摊前,挑选自己最心仪的那一串。
时代在变,但糖葫芦的味道始终如一,幸福甜蜜的滋味从未改变。一串糖葫芦承载着一串祝福,在春节的钟声敲响之际,它早已融入人们的欢声笑语里,让人们尽情地品味幸福团圆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