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何为?”
“当社会实践不断向前,法治建设须作出回应。”
说这话的是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一个从黄土地走来,将毕生精力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奋进者。
巩富文委员 受访者供图
法学工作者出身的巩富文,躬耕学界数十年,创立了西部地区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他还是一位资深法官,从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到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与一连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司法案件紧密相连;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他在12年里提交了150余件高质量提案,成为全国两会上著名的“提案大王”,把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与情怀书写在神州大地上。
走出来的“法志”
巩富文的“法志”是从自幼痴迷政治和历史开始的,这离不开一位“偶像”的指引。
1987年秋,刚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的巩富文欣喜若狂,因为他一直崇拜的我国诉讼法学泰斗、世界级著名法学家陈光中,竟然是自己的导师。这段宝贵的求学经历,为巩富文拉开了法治人生的帷幕。
“先生现在已年过九旬,早该颐养天年的他还是孜孜以求,不断发表见解,深切关心国家法治前景和社会发展。”巩富文谈起陈光中,神色动容,仍被老师这份心系国家立法和司法进步的情怀所打动。
“文以载道,学以致用”,是巩富文一直以来的信念,做好学问,要把道理、真理讲出来,更要用于改善国家治理,用于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这种强烈的使命感,牵引着巩富文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鸿鹄之志。
理想,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道路。
2007年初春,巩富文担任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其间他将检察工作实践经验提炼为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并率先在全国检察机关创建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专家论证制度。
由巩富文推动的陕西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检察机关前列;由他指导办理的全国首例大气污染类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陕西省宝鸡市环保局凤翔环保分局不全面履行职责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指导性案例,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重要依据……
这些案例,在更大程度上有力推进了我国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程,也为巩富文之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奠定了基础。
2013年1月,巩富文担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耕耘十载,笃行不怠。这位手执公器的法学者,每年带着沉甸甸的民意进京参会,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不遗余力鼓与呼。
巩富文在高铁上修改提案。
兼听则明的“法耳”
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巩富文,也有“慢”的时候。
了解的越深,建言就越具体,这是巩富文“慢”的缘由。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巩富文前期调研虽已相当细致深入,但后期打磨提案的过程,更是如铸造宝剑般精益求精。
“不只调研要听民声,写提案也要多听意见,不能闭门造车。”巩富文说,他写提案有个重要习惯,不仅在文字上反复斟酌修改,数易其稿,还会把参与司法实务的多个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多次讨论,层层把关,集众人之智,对提案内容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完善,以至于他的提案稿每一页,都能看到红、黑、蓝、黄多种颜色的笔进行的多处修改标注。
“提案要切口小、道理硬、靶向准,必须不断打磨,这样的提案才是有血有肉的,是接地气、冒热气的。”巩富文深知,要想履好职,就必须把笃思和躬行统一起来,只有沉下身子、深入调研,才能知民情民意,好提案是“跑”出来的,也是用心“听”出来的。
怎么“跑”、“听”什么?“掰”开巩富文其中一件提案就能看出功夫。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巩富文迅速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大课题,开始做大量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先后到西安、榆林、延安、咸阳、渭南进行调研,与银行、证券、保险等从业机构进行座谈,走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等金融部门听取意见建议,牵头起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调研报告、提出防范化解意见建议并报送省政府,还为此先后主持了10余场专题论证会。
在充分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巩富文才提出了《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关乎国家根本利益》《司法应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等提案,一件短短1000多字的提案,和专家、一线从业者来来回回竟然修改了100多遍。也正是有这些扎实的调研“打底”,他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金融商事纠纷证据规范指引》,指导发布了西部地区第一个《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在全国率先创立了金融审判“六动”工作模式。
“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点堵点问题,要用法律来破题——法治就像是一根平衡各方矛盾和利益的有力杠杆。”巩富文说,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这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考验,作为司法工作者,必须竭尽全力,迎难而上。
巩富文调研区块链技术并观看技术应用演示。
逃不过的“法眼”
“登高看、踩实做”,是巩富文常说的话。
由于长期在审判一线工作,巩富文也练就出“望、闻、问、切”的业务绝活,有着相当的敏锐性和前瞻性,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2016年,巩富文率先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敏锐捕捉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的每一个观点、每一次创新。他认为,这一新兴领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创新发展密切相关。2019年,他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提案,8个月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将此提案作为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2020年,他继续在提案中呼吁“政府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责无旁贷”,建议政府应该当好区块链发展的引导员、推广员、监督员,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并抓紧制定“区块链法”,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规范指引。
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巩富文第一时间注意到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法律问题,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巩富文提出了制定《人工智能促进法》的提案,并建议审慎修改《著作权法》,让人类“守法”、机器“守德”,以法治轨道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
当时代浪潮下新兴技术和产业迅猛出现,巩富文总是进行前瞻性思考,用法律手段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并进行长期跟踪式研究,积极从法治的角度探索规范其发展路径。
12年来,深入政治、经济、金融、法治、民生等众多领域进行一线调研,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共提交了150余件提案,每一件提案从调研到落地,再到具体工作的实质性推动,他无不用心用力,其中41件提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指导意见采纳,43件提案被全国人大在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时采纳,10件提案被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行政法规、规章采纳,10件提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采纳,3件提案被全国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我会持续关注重点改革领域,继续通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让提案更有质量、更有分量,为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再尽绵薄之力。”巩富文说。